发布时间:2025-03-10 17:34:19    次浏览
今天是世界自闭症日。上周四,本报联合市妇幼保健院,首次发布了扬州自闭症儿童普查数据。同时,本报开通了热线电话,接受家长咨询。从本周一开始,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科长魏蓉美先后为打进热线的3户家庭的孩子做出了一对一的诊断。魏科长表示,自闭症其实由儿童大脑发育障碍引起,从孩子刚出生3个月开始,家长若细心观察,就能发现异样。病例A一般自闭症男童一岁半时眼神不对、脾气暴躁家住市区的吴先生,今年儿子乐乐已有3岁。说起孩子,吴先生和妻子宋女士都一脸担忧。早在1年半前,乐乐差不多18个月大的时候,细心的宋女士就发现了问题。宋女士介绍说,当时自己下班回家带孩子,发现乐乐的眼神总是东转转西转转,却怎么也不看大人的眼睛。除了眼神的异样外,乐乐对于小汽车之类的玩具特别专注,一玩就是半天。好多次,宋女士尝试着拿掉小汽车,给乐乐读一些童话书,他则很不满,时常冲妈妈发火,脾气十分暴躁。夫妻两人感觉到孩子的异样后,就带乐乐去妇幼做了检查。魏科长诊断表示,乐乐患上的确实是自闭症。康复一年半 母亲辞职全程陪同训练吴先生表示,起初他们无法接受这个事实,后来在魏科长的推荐下去了南京脑科医院做了复查,诊断结果依然是自闭症。“我们只能面对事实,既然被确诊了,就要想办法把孩子纠正过来,纠正一点是一点。”吴先生和妻子商量决定,妻子辞去工作,全程陪乐乐康复。昨天上午,记者在妇幼儿童康复室内,看到了正在做训练的乐乐。只见,康复师拿出乐乐感兴趣的小玩具,放在自己的鼻梁上。这样一来,乐乐盯着玩具的时候,眼神就和康复师有了交流。一旁的宋女士介绍,除了吸引眼神的训练外,乐乐还会定期参与安坐、语言训练、感觉同步训练、智商训练等。渐渐地,宋女士发现儿子有了些改变。“乐乐,过来,妈妈帮你把衣服穿起来。”记者注意到,随着宋女士的呼喊,乐乐有了反应,很快地走到了母亲身边。宋女士坦言,儿子一点点转变,现在已经和正常孩子区别不大了。辞掉工作后,宋女士专心陪儿子康复,在家中,宋女士围着乐乐转,她在康复师的指导下,通过玩游戏、读故事、搭积木、看动画片等活动,培养儿子说话的能力。病例B高功能自闭症6岁男孩爱画画 从不听父母的话6岁男孩淘淘,家住江都城区。看了本报关于“星星的孩子”的报道后,淘淘的父亲拨打了热线电话,寻求专家的帮助。昨天,记者陪淘淘一起来到了妇幼儿童康复科。张先生介绍,孩子从一两岁的时候开始就不听话,家长无论怎么劝说,依然我行我素,想干什么就干什么。直到3岁也不会说话,很是让人着急。“孩子3岁时,我想带去医院检查一下,我母亲却不同意。”原来,淘淘出生后没多久,夫妻二人就离婚了。张先生一直和父母居住,这样方便老人照料淘淘。张先生想带儿子看病,可是淘淘的奶奶不认可,老人觉得男孩迟点说话很正常,张先生介绍,儿子还有个不同于普通孩子的表现,那就是特别爱画画。听到张先生这样描述,一旁的魏医生拿出一张白纸和画笔,放在了小桌上。只见,淘淘立即拿起水彩画笔,在纸上认真地画了起来。张先生表示,淘淘在家中也很爱画画,一画就是两三个小时,常常乐此不疲。“我们也没人教他,他就是爱画画,画人物、花草都有模有样。”他不解地询问魏医生,淘淘得的到底是什么病。魏蓉美认为,男孩是自闭症,不过和一般的自闭症不同,淘淘很有可能患上了阿斯伯格综合征,属于高功能自闭症。魏蓉美分析,患有高功能自闭症的孩子交往能力很差,也不听父母的指令,但是这种孩子热衷于画画或音乐等某一个方面,在这方面的智商很高。她认为,张先生发现儿子的问题所在是正确的,可惜来的时间晚了点。指点迷津家长误区:不爱出门的才是自闭症患儿孩子患上自闭症,是很多家长不愿意承认和接受的,这也是导致一些自闭症孩子病情被拖延的原因。魏蓉美表示,自闭症孩子有四大特征,包括与人眼神无交流、说话障碍、不听指令、喜欢重复同样的话语和动作。她在门诊中常发现,不少家长对于自闭症存在误区,家长们往往认为孩子不喜欢出门就是自闭症。魏蓉美表示,其实不然,很多自闭症孩子从出生后3个月开始,就有了症状,尤其是眼神不与人交流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患儿会出现语言障碍、不听指令、智力异常等问题。她建议广大家长,带孩子时要仔细观察,一旦发现问题不要回避,一定要早日治疗。